造轮子是病,得治。
自从造了 前端博客搜索引擎 的轮子之后,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极大的信心,同时也掌握了一些有趣的用法,于是把枪口瞄准了下一个我看着不顺眼的地方——评论框。
(这标题怎么写的和毕业论文似的!)
轮子也不是白造的。
从我建站以来我的评论框就命途多舛,Disqus 虽然是最著名的评论系统,但是在国内访问不太顺畅。多说火了一段时间之后便关门大吉,HyperComments 则在我用了一段时间后发邮件提示要收费了,于是我之前的评论便华丽流失。而对于 Valine 这种基于 LeanCloud 的评论系统,我对 LeanCloud 不甚了解所以也不想尝试(而且 Valine 现在似乎转向闭源了,当初也许是个正确的决定)。然后赶上 Gitment 和 Gitalk 火了起来,大家意识到 GitHub Issue 正是个放评论的好地方。但是由于 Gitment 和 Gitalk 采用他们自己的服务器实现博客评论框提交——转发到 GitHub API 的实现,以及 采用的 OAuth App 权限过高,有人怀疑这不太安全,于是我也没太敢参与。后来遇到 comment.js 这个项目,它绕过了提交评论的问题——直接给一个到 GitHub Issue 的评论框的链接就可以了。于是我就开始用这个,至于什么 utterances 这种用 GitHub App 降低权限的评论系统,我也懒得尝试了。
但我为什么决定替换掉 comment.js 我已经记不清楚了,可能是为了对主题的显示有更好的掌握吧,毕竟它带有自己的 CSS 样式而且经常和我的冲突,也可能是因为它迟迟没提供像 Disqus 一样查找每篇文章评论数目的功能,不过它现在已经不再维护了,所以我也算是未雨绸缪。
事情本该很简单。
研究了一下原理其实并不是很难,首先就是从 GitHub 的 API 上 ajax 获取数据,然后操作 DOM 添进去就可以了,所以我就先阅读了 GitHub API 的文档,总之还算容易,只要先获取一个仓库的 issue 列表,然后按照某种方法在里面查找相关的 issue,如果没有就渲染一个到新建 issue 的链接,否则获取该 issue 的全部评论并显示就可以了。
查找 issue 的 key 也算容易,我给它做成了函数参数,然后在主题模板里填一个每个页面唯一的字符串就行了,比如文章标题,然后新生成 issue 页面时候就把这个作为 issue 的标题,这样查找 GitHub Issue 页面时候也比较容易看。然后 GitHub 把 PR 也视为 issue,这个不要紧,收到数组之后过滤一下就好了。而显示数目我琢磨了一下其实也没什么难的嘛!我都获取到所有 issue 的信息了。做一个新的函数,主题作者在页面上放置一系列空的元素并设置好 class 属性,然后同样地把每个页面唯一的字符串设置成这些元素的属性(Disqus 也是这样的),加载函数时候把 class 作为参数传进去,分别从 issue 列表里查找对应的标题就可以了。还有一个奇葩问题是 GitHub issue 的 comments 指的是除了顶楼以外的评论,但很显然看起来不是这样的,这个也简单,直接把顶楼加到数组里就成了嘛。剩下就是艰苦的在浏览器里刀耕火种写 JS 拼 HTML 字符串发 ajax 请求写嵌套回调(没有 async/await 也太痛苦了吧!。
一切正常工作了一段时间一后我发现不太对劲,怎么评论太多的时候显示不全呢?仔细查了一下发现 GitHub API 是强制分页的,也就是说不管你怎么设置,最多一次只能获取 100 条评论,默认则是 30 条,本来我不太想给博客加评论分页功能的,现在看来是 GitHub 被迫让我加啊。当然这个并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它查找仓库的 issue 列表的时候也是强制分页的!这就麻烦了,还记得我们之前说要获取到列表之后查找标题吗?获取不到完整列表还怎么查找啊!
当然你可以说按顺序多查几页不就行了嘛,这就是它分页难受的地方了!ajax 是异步的啊亲!你不会想让我一个 for 循环几个 ajax 还指望优雅的等他们结束了再跑查找吧!我知道能用 Promise.all()
解决,但是由于我大发慈悲的支持使用 IE11 的用户(微软我&A%¥S&……省略一千字儒雅随和),所以我的函数是基于回调的,那也没什么办法。而且这样首先你得读一下仓库信息才能知道有多少个 open 的 issue(没错只能算 open 的不能算 close 的!所以在后面查 issue 的时候我也不得不筛选掉 close 的,不过这大概也许是个 feature?),然后自己计算有多少页。最后我只能造了一个不那么优雅的尾递归回调(反正就那个意思),不过它工作的不错,这样我就可以获取到全部的 issue 列表了。
然后后面其实还是差不多,至于评论分页又不一样了,既然 GitHub 只有分页 API,我也就半推半就啊不是将计就计吧。我才不要继续获取全部评论了,我也每次直接获取 GitHub 那边的一页就行了,每页个数则由主题作者传参进来。至于如何确定我要哪一页呢?和搜索功能一样,继续前端解析 query string 呗。根据 issue 评论总数计算一下有几页,然后生成几个链接放在页尾,每次加载时候解析一下参数确定当前页是哪个即可。当然,不要忘了 issue 顶楼不算评论,计算分页的时候也不要给它加进去!而且既然是这么分页,我也懒得把顶楼算在里面了(不然真的麻烦的要死啊后面分页和每页个数全乱了),所以假如你设置每页 10 个评论,那第一页其实有 11 个,别烦我,代码在那,不满意自己改……然后继续刀耕火种……
为了减轻负担,我没有实现太多的功能,比如时间戳我没有搞成什么几分钟几小时前,这种东西又不清晰又浪费带宽,我只搞了基于 marked 的 Markdown 渲染(必须的)和语法高亮,Markdown 渲染不是必须的,因为你可以 设置 header 让 GitHub 直接返回 HTML。为了保证效果统一,这个 JS 只是建立了 HTML 布局,给每个元素添加了 class,具体的样式则完全是主题自己编写的,所以配合起来也比较好看。
最后的效果其实还可以,完整的脚本就是 这个网站在用的 JS,具体和主题的整合方法就慢慢翻 ARIA 的模板吧。唯一的缺点是 GitHub API 的频率限制太低,按照这个弱智的 issue 列表分页的话又不得不多一次读取仓库有多少 issue 的请求,假如你的 issue 太多估计也是问题?不过应该不会有那么多博文吧!我只有调试脚本的时候遇到过被 GitHub 提示等会的问题,所以对于访问者应该没什么影响。有影响以后再想解决办法(或者没办法)。
也许最好的办法是解决掉需求——要什么评论框?不就是破事水?如果有问题想联系作者电子邮件又不是不能用!(逃
其实你知道,烦恼(bug)会解决烦恼(bug)。
GitHub API 推荐用户 缓存之前的请求响应,然后根据缓存的响应的 Header 里面的 ETag 发送请求查询是否过期,若未过期则返回一个不消耗频率限制次数的 304 状态码。我心想这也简单,那就在前端搞一个缓存就可以了。
然后我搜索了一番找到了 CacheStorage,看起来它是唯一一个跨标签页的基于 Session 的正宗的前端缓存。但是很显然 IE 又不支持,而且这个 API 基于 Promise 并且只能缓存 Response 对象,也就是说没办法简单的通过在 XHR 的时候判断一下跳过不支持的情况,要 Polyfill 则需要引入完整的 Promise 和 fetch/Response,所以我们做了一个艰难容易的决定——是时候去掉 IE 支持了!
于是我把请求 API 的函数改成了如下操作:
当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不支持 CacheStorage 的浏览器里要 fallback 到不带缓存的版本,本来我以为很简单,但是……(下面开启吐槽时间。)
支持 IE 的前端的痛苦都是相似的,不支持 IE 的前端则各有各的痛苦。
为什么非 HTTPS + localhost 不能用 CacheStorage 啊,难道他们没考虑过在电脑上开发然后手机访问测试移动版吗?还是说他们打算在手机上起一个开发服务器?为什么 Firefox 在非 HTTPS 时限制 CacheStorage 的方法是在 Promise 里 reject 一个 Error 从而导致这个过程变成了异步的?为什么 CacheStorage 只能缓存 Response 而不是任意数据结构?Safari 不能完整支持 Response 对象也就算了,为什么移动版 Chrome 和 Firefox 也不支持?合着你们 fetch 返回的 Response 还不是 Response?这世界到底怎么了……
所以最后需要一个长长的基于 Promise 的判断加载函数:
不管怎么样现在这个网站在支持 CacheStorage 和 Response 的浏览器上(似乎也就桌面版 Chrome/Firefox……)是缓存 GitHub API 的结果了,打开 DevTools 切到 Network 面板可以看到 GitHub API 返回的是 304 而不是 200,其他浏览器则 fallback 到无缓存的 fetch。当然其他浏览器不包含 IE 咯。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我后来又仔细想了想,其实要兼容 IE 还是有办法的,首先 fetch
和 Promise
都有成熟的 polyfill,甚至 URLSearchParams
也有,只要写一段脚本在不支持的时候加载他们就可以了。然后去掉所有 IE 不支持的 ES6 特性,比如箭头函数、模板字符串、for…of…
循环以及 MapReduce(IE 竟然支持 const
和 let
真是惊到我了)。但是能做到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做,人总是还要向前看的,现在是 2020 年,连罪魁祸首始作俑者微软都放弃了 IE,就算是照顾用户量,IE 用户也是可以忽略的那一部分了。既然我已经用 ES6 重写了,就不要想再让我为这种历史垃圾放弃我得到的好处了,从我开始写主题到现在丢掉 IE 支持也算是仁至义尽了,所以为什么不让这些用户支持一下 Firefox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