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把 2018 年的 DARLING in the FRANXX (名字太长了,后面简称 DitF 吧)称作有争议的作品应该不会有人反对,不过我恰好是个不喜欢追新番的人,不然也许我在 2018 年写篇关于这个的博客应该会能获得不少点击量。总之我在 2022 年下载了全集并且几乎是不间断的在三天之内看完了,可能不是特别好评价,但是觉得还是得写点什么。如果读者觉得“怎么复读了很多已有的观点”或者“和我想看的完全不一样”,还麻烦多包涵或者自行关闭标签页。
起因是昨天晚上吃完饭回家路上和铁道迷闲聊说起他正在重写的 PHP 项目。于是我随口编了一个 恐怖 段子。
这一篇的原因是我最近在偶然间刷博客刷到一篇 讲 RIME 简体输入方案的文章,里面提到说朙月拼音因为是繁体转简体所以会出现各种错误(其实我个人倒是没怎么遇到过),然后推荐了一个完全针对简体字的输入方案 极光拼音,我自己其实只会输入简体字,不怎么需要输入繁体字的功能,所以打算试试。
Emacs 的 lsp-mode 推荐使用 clangd 分析 C/C++ 代码,用起来体验还不错,但是让人非常恼火的是用户要主动或者被迫地在项目根目录下面添加一些文件,比如 .clang_complete
或者 compile_commands.json
来让 clangd 知道项目需要包含哪些库的头文件,以及 clangd 会直接把建立的索引丢到项目根目录下面的 .cache
目录里。虽然可以把这些加入 .gitignore
,但保不齐哪个脾气古怪的上游维护者会和你纠缠半天让你解释为什么要加这些,实在是很麻烦。
这篇的操作是在之前 运行在 JACK 上层的 PulseAudio 基础上进行的。
我自己的音频配置比较复杂,虽然 PipeWire 号称能兼容 PulseAudio 和 JACK 的 client 并且在某些发行版成为了默认选项,我还是没很快换掉。因为我想像之前用 PulseAudio 那样把 PipeWire 做成 JACK 的 client,虽然它的文档一直说支持这样,但是看起来两个月前代码才写好。于是我最近尝试了一下。
本来我是不打算装 NAS 的,甚至都把我的星际蜗牛关了,因为我觉得我又没有网络多人协作的需求,而且我醒着的时候我的台式机也醒着,我睡着了又不会用到网络存储。不过自从我买了相机开始拍照片录视频,存储空间就越来越紧张了,先是把我机箱里的硬盘从 2T 直接升级到 8T,又觉得没有冗余始终心慌慌。偏偏我现在这个机箱哪里都不错,就是机械硬盘位不太充裕。为了扩展存储空间,也只能装一个 NAS 了。
杜洛夫叔叔我啊,最喜欢 TON 了。
其实倒也不一定是 Telegram 机器人,只是我比较熟悉这个的 API,不过看杜洛夫叔叔自己打自己脸的架势甚至比起陈叔叔有过之而无不及,说不定哪天我真的可能把这个服务转移到别的上去,反正原理都是类似的。这篇文章只是记录一下这个点子的来源和形成过程,其实实现起来没什么技术难度。
Tabs are 8 characters, and thus indentations are also 8 characters. There are heretic movements that try to make indentations 4 (or even 2!) characters deep, and that is akin to trying to define the value of PI to be 3. -- Linux Kernel Coding Style
当然,我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同意上面那句话,虽然在写 C 的时候它是绝对的真理。我个人倾向于取其中一部分——任何试图把 Tab 宽度定义为 8 以外的行为都无异于把 PI 定义为 3。
2016 年的我开始用 Atom 这种“modern”的编辑器,2022 年的我却又开始用回岁数比我都大的 GNU Emacs。切换的理由其实很简单,我曾经以为一直能追上最新版 Electron 的 VSCode 会成为第一个纯 Wayland 的代码编辑器——只要 Chromium 那边支持纯 Wayland 就好了嘛,然而直到 Emacs 那边的 pgtk 分支合并进主线(以防有读者不太清楚来龙去脉我解释一下,Emacs 虽然有图形界面,但实际上只是用 X 实现了一个 Terminal 层,而传统的 GTK3 界面只是使用 GTK3 创建一个 X 窗口,然后其它操作都是通过 X 进行,这实际上非常不适合 GTK3,导致了很多 bug,同时也使 Emacs 没法利用 GTK 的 Wayland 后端。而 pgtk 分支则是在 X 部分之外另起炉灶,利用 GTK 实现了一个和 X 部分平行的 Terminal 层,全部的绘制操作都是以 GTK/Cairo 的现代程序方式进行,自然也就摆脱了对 X 的依赖。总之在 Emacs 这样又老又庞大的代码库上做如此大范围的工程我觉得可以称得上是一项壮举了。),Chromium 的 ozone backend 还是问题多多。虽然 Emacs/Vim 这种软件看起来确实有点老派作风,但没想到也有走在这些“现代”编辑器前面的地方。
春节假期虽然是假期,但是在家的时间里我基本没闲着,毕竟按照传统(指 Ken Thompson 在假期里写出了 UNIX 的第一个雏形的传统,不过维基百科上并没有详述是不是这样,我也懒得考证),假期是造轮子的好机会。所以我就胡乱捣鼓一通看看能不能让我的博客生成器更圆一点。